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2024-10-10 22:57:44 | 思路网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思路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强基计划专业主要有数学专业、物理专业、化学专业、生物专业、历史专业、哲学专业、古文字学专业、基础医学专业等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强基计划中都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
1.数学类专业
2.物理类专业
3.化学类专业
4.生物类专业
5.历史学类专业
6.语言文学类专业
7.哲学类专业
8.力学类专业
9.基础医学专业
10.核工程类专业
11.生态类专业
12.动物类专业
13.植物类专业
14.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
15.人工智能专业
16.航空航天类专业
17.自动化专业
大学强基计划哪个专业好就业
1. 数学专业
据统计,数学专业毕业后收入较高,且专业与工作相关联程度也高,计算机、金融、信息安全、软件等相关行业领域,都急需数学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数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精算师、数据分析师、教师、科研人员等工作。
2.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科研单位或高校从事研究或教学的工作,也可以到食药等行业的企业从事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其实社会一直对生物专业抱有偏见,认为生物专业不好就业,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像是杭州、上海、北京、成都在内的许多城市都拥有大量的生物医药企业,这些企业都急需生物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因此生物科学或是生物学相关的其他专业,在未来都会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3.哲学专业
哲学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公务员;除此之外,该专业毕业生还可到学校、科研单位或新闻出版单位从事研究、采编等工作,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等条件要求较高,参与强基计划的学生刚好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可到企业的党办、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各类实际工作。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强基计划哪些学校

强基计划涵盖的39所学校具体名单如下:
1. 北京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3. 清华大学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北京理工大学
6. 中国农业大学
7. 北京师范大学
8. 中央民族大学
9. 南开大学
10. 天津大学
11. 大连理工大学
12. 吉林大学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 复旦大学
15. 同济大学
16. 上海交通大学
17. 华东师范大学
18. 南京大学
19. 东南大学
20. 浙江大学
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2. 厦门大学
23. 山东大学
24. 中国海洋大学
25. 武汉大学
26. 华中科技大学
27. 中南大学
28. 中山大学
29. 华南理工大学
30. 四川大学
31. 重庆大学
32. 电子科技大学
33. 西安交通大学
34. 西北工业大学
35. 兰州大学
3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7. 东北大学
38. 湖南大学
39. 国防科技大学
“强基计划”旨在选拔并培养那些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该计划自2020年开始招生,参与的高校均为国内最顶尖的36所“双一流”高校。目前开放的招生专业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等工科专业。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思路网(https://www.sldunto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的相关内容。

强基计划涵盖的专业领域广泛,旨在培养国家未来发展所需的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的拔尖人才。具体专业包括:
1. 数学专业:专注于纯数学与应用数学,为国家在科技、经济、国防等领域提供强大的数学支持。
2. 物理专业: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规律,为高新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3. 化学专业:探索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对医药、材料、环保等领域至关重要。
4. 生物专业:涉及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对推动生物技术进步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巨大。
5. 历史专业: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智慧。
6. 哲学专业:探讨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论素养。
7. 古文字学专业:研究古代文字,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8. 基础医学专业:专注医学基础学科,为医疗卫生事业和生物医学研究培养人才。
强基计划的专业设置旨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学生的坚实基础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一计划,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术领域取得优异成绩,还将为未来的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路网

以上就是思路网为大家带来的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思路网:www.sldunto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强基计划涵盖的专业领域广泛,旨在培养国家未来发展所需的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的拔尖人才。具体专业包括:1.数学专业:专注于纯数学与应用数学,为国家在科技、经济、国防等领域提供强大的数学支持。2.物理专业: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规律,为高新技术发展奠定基础。3.化学专业:探索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对医药、材料、环保等领域至关重要

2024-10-10 10:29:25
强基计划物理学类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物理学类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物理学类都有哪些专业强基计划物理学类专业: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声学、系统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多同学会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深造的专业大部分为物理学相关专业。在目前大形势下,考研深造仍然是该专业毕业生的首选。聚焦未来空间科学与应用中的国际前沿问题及国防技术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于智能科技两字信息技术、聚变能源、核科学与工程、智能

2024-10-10 16:57:57
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
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

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1、专业冷门强基计划的主要招收专业在上文已经讲过,如数学、物理学、古文字学等专业,这些专业有多冷,想必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学习这些专业,日后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2、不可以转专业教育部明确规定,强基计划学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而因为强基计划的特殊性,虽然教育部没有卡死不能转专业,但难度一定非常高。不然大家入学后都纷纷转专业,

2024-10-10 12:02:52
强基计划包含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包含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包含哪些专业强基计划涵盖了多个专业领域,具体包括:1.数学类:旨在培养数学及其应用领域的拔尖人才,涵盖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2.物理类:专注于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旨在培养具有深厚物理基础的创新人才。3.化学类:包括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前两年通识教育基础上,后两年根据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选择专业方向。4.生物

2024-10-10 16:59:36
什么是强基计划?39所强基计划大学招生专业
什么是强基计划?39所强基计划大学招生专业

什么是强基计划?39所强基计划大学招生专业39所强基计划试点大学的招生专业已经公布。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什么是强基计划?39所强基计划大学招生专业”,供您参考。强基计划,全称为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自2020年起由国家实施,旨在选拔那些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最初,这项计划在前36所“一流大学A档”的985高校中进行试点招生。强基计划的选拔对象主要

2024-10-10 10:51:30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1.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北京大学招生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

2024-10-10 10:34:29
强基计划有哪些大学
强基计划有哪些大学

强基计划有哪些大学1.北京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清华大学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北京理工大学6.中国农业大学7.北京师范大学8.中央民族大学9.开大学天津大学10.大连理工大学11.吉林大学12.哈尔滨工业大学13.复县大学同济大学14.上海交通大学15.华东师范大学16.南京大学17.东南大学18.浙江大学19.中国

2024-10-10 10:32:53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强基计划36所一流大学名单36所强基计划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

2024-10-10 10:27:54